从数学的角度,论IB课程之美
你是如何看待IB、AP、 A Level三大主流国际课程哪个好这一问题的.但就与大学课程衔接性来说,IB课程更有优势!
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课程角度具体去比较IB、AP、 A Level三大主流国际课程的优劣,再去说为什么IB课程衔接得更好。下面我就从数学学科角度谈谈为什么我认为IB课程是衔接国外大学的国际课程。
不过由于我对IB-DP更加熟悉和了解,对AP、A Level大多是翻阅资料所得,难免在表述上存在一些主观臆断,如果有表述错误存在谬误的地方,还请读者批评指正。
数学知识体系更完备
其实单从单科的难度和宽度而言,IB-DP和A Level数学难度不相上下。而AP就微积分方面而言,比IB-DP的微积分多了一个参数方程及其求导等。但为什么说IB-DP数学的知识体系更为完备,因为在知识点上IB-DP和A Level相差不多,所以这里主要以AP和DP的数学知识点比较为例:
从该表我们可以发现:
如果一名学生只选择了AP微积分AB,那么他的数学知识储备是少于DP数学标准水平的;只有当学生选择了AP微积分BC和AP统计学后,在知识储备方面才能完全超过选择DP数学高水平的学生。
但是如果选择AP课程,学生可以选择不学习微积分或者统计,而IB-DP课程学生必须要学习这两个知识点。所以相对而言,IB-DP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更为完备。
个性化教育更为突出
IB崇尚的是全人教育,这从它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端倪——它需要学生文理兼修,必须从六大学科组中选出六门学科进行学习。而相对应的AP、A Level 可能只要选择4门课左右即可(当然AP学生也可以选10多门去参加考试,但毕竟不是主流)。而且,六门学科因为选课制度要求,必须有文有理。不像AP、A Level可以自由选择,可偏文也可偏理。
那么有人会问,个性化教育体现在哪里?个性化教育体现在学生选择的六门学科中,根据自己对于该学科的兴趣和擅长,可以选择不同的层次,选层的制度是必须选择三门学科的高水平以及三门学科的标准水平。而高水平和标准水平的难度差别很大,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在学科学习方面的差异。
IB数学学科在层次设置方面尤为突出地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,分设了4个层次:数学study、数学标准水平、数学高水平、数学超高水平。
各层次知识点如下图所示:
从知识内容和结构看,IB-DP数学学科在层次设置上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个体间的差距,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理念。
评价模式多元化
如果前面说的两点优势相比其他课程也并不非常明显的话,那么评价模式上,IB-DP课程确实走在了其他课程前头。以数学学科为例,学生要顺利取得DP文凭,需要完成外部评价也就是IBO组织的IB5月统考,以及内部评价也就是IB要求的数学小论文。
外部评价采取的模式还是传统的书面试卷模式,这个与AP、A-Level无本质差别,但内部评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12页左右的数学小论文,不限定题目。这个对于中国学生的要求很高,同时也很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。而数学表达能力是目前中国学生相对比较缺乏的。
▲ 数学小论文
对于学生而言,完成一篇数学小论文,从过程看主要可以培养这几种能力:
1. 选题。很多学生写惯了命题作文,现在要写数学的文章,并且不是命题的,反应是毫无头绪,这个也是正常的。通过选题这个过程,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,另一方面也是对学过知识的再认识。
2. 解析问题。在分析过程中,学生可以培养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,同时也需要查阅文献,解读他人思想。有些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用到超出IB大纲范围的知识,也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。
3. 成文,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。通过这个过程,学生也能明白一篇合格的数学文章需要包括几个要素,对他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有莫大的帮助。
数学小论文的形式不光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,同时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高出其他课程很多的要求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教学任务有:
1. 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数学小论文并给予一定的指导。
2. 就学生提交的论文根据IB大纲给的标准打分,并寄送样本到IBO给考官审核。
IB课程在业界被称为最难读的国际课程,这个难不止针对学生,也是针对教师的。课程本身对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。可以斩钉截铁地说:一个的IB教师,如果去教AP、A Level,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。但反过来就不一定了。
更注重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
了解IB课程的人都知道TOK(知识论)这门课程。事实上,TOK在IB的设定中并非一门单独的课程,而是应在每一门学科中都落实TOK的理念。而TOK理念的落实,对于IB数学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
举几个IB大纲里数学和TOK联系的例子,比如对数是一项发明还是发现,比如数学和现实的联系,比如归纳法在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中有什么不同。学生和教师如果对这些问题多加思考,对于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有很大的帮助。
而IB课程中还需要教师和学生注重ATT(教学方法)和ALT(学习方法),ATT和ALT对学校培养终身学习的国际型人才很有指导意义。而这一些,或许在其他课程中也有提及,但真正把它们系统化的,目前只有IB课程。
具体的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下IB数学的大纲,里面对数学的历史、与现实的联系、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TOK的联系,都有详细的说明。
▲ IB-DP数学大纲
综合上述,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能力培养上,IB课程能更好地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。当然,课程再好,理念再先进,也需要适当的执行者去执行,这个执行者包括学校、学生和教师。
IB课程理念很先进,但不是所有IB学校都能执行好这先进理念;IB课程培养全人,但如果学生能力达不到这个培养的基础要求,也不一定能达到培养的目的,反而可能适得其反,还没有学习其他课程效果好;IB课程能让学生更好衔接大学学习,但教师也需要达到课程要求,对课程深入研究了解。
教育需要沉淀,所以目前一窝蜂开国际学校的现象是不可持续的,最怕的是最后劣币驱逐良币,伤害的是真正想做好国际课程的教育者,而最终伤害的则是广大的家长和学生。
(上海新航道分享,内容转载自外滩教育)
相关重点新闻推荐: